油画《青口十八勇士》
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,“青口十八勇士连”等荣誉战旗亮相天安门广场
八路军115师领导指挥郯城战役
展开剩余86%八路军发动赣榆战役
抗日山烈士纪念塔
演马庄战斗英雄连旗帜
抗日山全景图速配发金融网
□ 陈博林
10年前,2015年9月3日,我国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,其间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。阅兵仪式上,70面战旗随徒步方队接受检阅,其中第一方队七面旗帜中有两面荣誉旗帜与“狼牙山五壮士英模部队”等一起猎猎飘扬,这就是来自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山东军区所属滨海军区的“青口十八勇士”和“郯城战斗模范连”荣誉战旗,另外还有多面战旗来自于滨海军区,可能少为人知。
“滨海军区”,因为地跨山东、江苏两省,加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没有传承,往往为后人忽视。“为什么战旗美如画?因为英雄的热血染红了它。”事实上,山东抗日根据地滨海军区教导二旅是我军历史上的一支英雄部队。他们在苏北鲁南的大地上纵横驰骋、浴血奋战,涌现出无数的战斗英雄、战斗团队,创造了众多模范的战例,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英雄诗篇。
艰苦卓绝的滨海抗战
1939年,八路军115师师部率686团进入山东后,先后在滨海地区建立鲁南军区(1940年成立,辖临沂、郯城等地)和滨海独立军分区(1941年成立,辖赣榆、日照等地),主要任务是开辟根据地、打击日伪军“扫荡”。
为加强滨海地区的统一指挥,山东军区(1943年1月由115师与山东纵队合并组建)将鲁南军区与滨海独立军分区合并,成立滨海军区,归山东军区直接领导。至1945年抗战胜利前,滨海军区下辖第一军分区(辖赣榆、东海等地)、第二军分区(辖临沂、郯城等地)、第三军分区(辖日照、莒县等地)及独立师(1945年8月由军区主力组建,后编入华东野战军),兵力从成立时的约2万人发展至约5万人。
八路军滨海军区在抗战中,歼灭日伪军约8万人,占山东抗日根据地歼敌总数的三分之一;解放30余座县城,覆盖10万平方公里土地,200万人口,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支撑点。其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:一是战略枢纽作用。以罗荣桓为核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领导中心一直在赣榆、东海北部村庄活动。滨海军区连接鲁南、鲁中、胶东三大根据地,保障了华北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。二是作战骨干作用。承担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反“扫荡”、反“蚕食”的核心任务,尤其是1943年以后,成为山东军区的主力作战区。三是人才培养作用。培养了大批军事干部,如后来的开国上将陈士榘、唐亮,中将张仁初、刘兴元等。四是军民团结典范。通过根据地建设,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支持,形成了“军民鱼水情”的优良传统。
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、政委,115师政委、代师长罗荣桓曾说:“滨海地区是山东的心脏,滨海军区是山东的尖刀。”
中流砥柱老六团
343旅686团是八路军115师的主力团,1939年随115师师部进入山东,1940年改编为教导2旅6团。该团在滨海地区抗战中发挥了骨干作用,是滨海地区抗战的中流砥柱,被滨海地区抗日军民亲切地称为“老六团”。“老六团”作出了以下重大贡献:
开辟与巩固滨海根据地。1939年,686团进入鲁南抱犊崮地区,随后向滨海地区扩展,先后收复赣榆、日照、莒南等县,建立了滨海抗日根据地。1941年3月,该团参加青口战役,收复青口及周围10余个据点,打通了滨海根据地与华中根据地的海上交通线。
参加了一系列重要战役,沉重打击日伪军。
青口战役 青口战役是1941年3月至4月,山东滨海抗日根据地军民为打破日伪军“治安强化运动”封锁,打通与华中根据地联系,由八路军第115师与山东纵队联合发动的一次重要进攻战役。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2旅的第4、5、6团、山东纵队第2旅的第1、2团以及赣榆、莒南、日照等县的游击大队、民兵等地方部队,共计约1.5万人参加了战斗。青口战役历时21天,八路军取得重大胜利,使滨海根据地向沿海扩展50余公里。
郯城战役 1943年1月19日—20日,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以“围点打援”战术攻克郯城。郯城大捷共歼灭日军100余人、伪军400余人。延安时期新华社评价:“我115师驻滨海、沂蒙各部连日袭击日寇,并一举攻克郯城,予敌‘蚕食’以重大打击,实为1943年伟大胜利之第一击。”
赣榆战役 1943年11月,八路军教导2旅6团与滨海支队等部队,在符竹庭的指挥下,采用“里应外合”战术,奇袭赣榆县城(赣榆老县城,今赣马镇),活捉伪“和平建国军”第71旅旅长李亚藩,消灭日伪军2000余人,缴获大量武器弹药。12月5日,滨海军区司令部、政治部宴请何万祥等47位战斗英雄,为他们庆功。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肖华专程前来参加了盛会。肖华现场表彰了赣榆战役中担任突击任务的二连,并把二连命名为“赣榆连”。
滨海反“扫荡” 1944年,日军对滨海根据地进行“铁壁合围”,“老六团”采用“分散游击、集中打击”战术,先后取得莒南战斗、日照战斗的胜利,粉碎了日军的“扫荡”,巩固了根据地。
八路军“老六团”在赣榆、东海等地吸纳近万名当地子弟参军。抗战后他们随大军挺进东北、朝鲜战场,英雄辈出,成为“万岁军”38军的骨干。传承“老六团”光荣传统,赣榆人朱月华从战士干起,后任38军军长。
钢铁血肉铸成的英雄连队
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,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的,有多面战旗来自滨海军区英雄部队:
青口十八勇士连 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6团1营1连的荣誉称号。1941年3月,教导2旅发起青口战役,在战役后期的撤退阶段,该旅第6团第1营第1连的18名战士,陷入日伪军重围。他们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,被捕后面对严刑拷打也绝不屈服,这18名战士被誉为“青口十八勇士”,他们所在的连队后来被命名为“青口十八勇士连”。
钢八连 八路军山东军区第115师教导2旅第4团第8连荣誉称号。抗战后期,“钢八连”参与了滨海区对日伪的反攻作战,先后攻克莒县、日照等地的多个据点。在1944年的莒县战役中,连队担任主攻,率先突破城墙,与敌展开白刃战,歼敌100余人,为战役胜利立下头功。1944年,“钢八连”在沂水县悦庄战斗中表现尤为突出,连队伤亡30余人,但最终全歼守敌200余人。此次战斗后,八路军山东军区正式授予其“钢八连”荣誉称号。
何万祥连 “何万祥连”是山东抗日根据地诞生的一支英雄连队,以其首任连长、战斗英雄何万祥命名。何万祥1938年参加八路军,编入八路军第115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,后随部队转战鲁南、滨海地区,历任战士、班长、排长、连长。他作战机智勇敢,多次带领突击队完成攻坚任务,被战友称为“攻坚能手”。八路军滨海军区发起赣榆战役时,何万祥任主攻连(第6连)连长。他带领战士们用梯子爬城,不顾敌人机枪扫射,第一个登上城墙,与敌展开白刃战,将城门打开。此战连队歼敌200余名,俘虏100余人,何万祥被评为“模范共产党员”。何万祥牺牲后,滨海军区追授他“特等战斗英雄”称号,并将他所在的第6连命名为“何万祥连”。
安东卫连 八路军山东滨海军区23团1营2连荣誉称号。为了打通海州—青岛公路,对八路军滨海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“扫荡”,1945年5月7日,日伪军1000余人进攻安东卫。八路军23团1营2连在安东卫以西两公里处的李庄村与日伪军展开激战。这次战斗,2连一共击毙包括日寇指挥官中田俊郎和2名小队长在内的日伪军200余人,伤敌70余人。由于2连英勇地阻击敌人,兄弟部队夺回了安东卫,并连克义和岭、凤凰山等敌伪据点。为表彰2连的英雄事迹,滨海军区将该连命名为“安东卫连”。
郯城战斗模范连 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6团3营8连的荣誉称号。1943年1月18日,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发动郯城战役,6团3营8连冒着密集的火力封锁迅速登城,付出了很大的牺牲。郯城战役是我军首次运用“翻边战术”在敌后顺利攻克县城的经典战例。1943年8月,山东军区司令部、政治部签发命令,授予3营8连为“郯城战斗模范连”荣誉称号。
演马庄战斗英雄连 滨海军区海陵独立团2连荣誉称号。1944年7月5日,八路军滨海军区海陵独立团攻打大兴庄日伪据点。在东海县演马庄,独立团2连经过白刃战,消灭日寇一个小队21人。战斗结束后,滨海军区通令嘉奖,授予独立团2连“演马庄战斗英雄连”荣誉称号。
抗战期间,英雄的苏鲁儿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,奋起御侮。作为八路军115师师部驻地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“心脏”速配发金融网,滨海军区凝聚起百万民众的抗战力量。战旗猎猎,引领中华儿女不断前行。 (图片由作者提供)
德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